发布时间:
2025-07-22 16:15:59
其中,中欧班列让中亚交通走廊成为一条“钢铁走廊”★★■★◆■。越来越多的◆★★■“中国制造”开启西行之路◆◆,为中国畅通与各国的贸易联通提供了重要保障,更推动我国西部地区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■◆★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设施联通让中亚国家从★★◆■★◆“陆锁国”一跃成为◆■■“陆联国★★”◆◆◆■■,实现通往蓝色海洋的梦想。中国参与的双西公路◆■■、中吉乌国际公路、瓦亚铁路、安帕铁路等,有力巩固了中亚地区多式联运一体化发展。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-中亚天然气管道保障了供应国、过境国、消费国的安全和发展,成为欧亚大陆的■★★■◆★“资源血脉”,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。
互联互通格局加快形成。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★◆★★■■“一带一路”始终将基础设施联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■■■★,基建投资占比60%以上。2013年以来,中国与中亚国家积极推动中国-中亚-西亚经济走廊建设,在铁路、公路■■、航空、能源◆◆■◆◆、电力、信息等领域开展合作■★,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■★◆◆◆。
(作者:万喆,系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)
经贸合作提速升级。地理上的毗邻、设施上的联通、发展阶段的互补◆◆■◆■,加快了中国同中亚五国的贸易往来。建交30多年来,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。中国和中亚五国不断挖掘中国-中亚电子商务合作对话机制潜力■■◆◆,升级中国同中亚国家投资协定,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“绿色通道”全覆盖★◆,增加中国进口中亚农产品种类■★★■。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48亿美元,较上年增加54亿美元。中国是中亚五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◆◆★■■■。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,2023年◆■★★★,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流量22.65亿美元■★◆■■◆,存量145.82亿美元。一批大项目成功落地,把农业和水资源管理■■★★★、工业、工程等领域的新技术★★■■■◆、新方案带入中亚地区。近年来■★★★,越来越多的中欧(亚)班列往返于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,织密物流网络,加强双边贸易往来,促进双方互通有无,架起互利共赢桥梁■◆◆。2024年,中亚班列共开行近1.2万列,发送88万标箱货物,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。
当前,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单边主义★◆、保护主义不断加剧,美国关税战卷土重来,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。以第二届中国-中亚峰会为契机,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共谋新阶段合作发展新路径,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-中亚命运共同体◆■★★◆。
中国与中亚五国同为全球南方成员■★◆◆◆■,中国充足的资金、先进的技术、丰富的现代化建设经验与中亚国家的资源禀赋◆◆★◆、发展需求形成了很好的互补■◆■。随着中国-中亚机制不断完善★■■◆■◆,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加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基础设施建设★■★◆、经贸合作★★◆★■◆、民心相通成果丰硕,中亚成为高质量共建◆◆■“一带一路★★◆”示范区★★◆■◆◆。
两千多年前,西汉张骞开启“凿空之旅”,伟大的古丝绸之路自长安逶迤西去★■■■◆,中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★★■■◆◆。2013年◆★★■,哈萨克斯坦成为◆◆“一带一路■◆◆”首倡之地,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古老的丝绸之路全面复兴。2023年5月,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提出十周年之际,习主席在首届中国-中亚峰会上宣布正式成立中国-中亚元首会晤机制★◆★◆,有力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★■◆■★★”合作中走在前列■★■。
稳定中国-中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。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■★■◆,应以中国-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引领,夯实民意基础■★■★◆,强化战略沟通★★,妥善协调各方利益诉求,进一步促进贸易、投资深入发展。全面对标高标准贸易◆■◆■■、投资规则,推动贸易畅通合作,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■◆。此外,加强产业分工协作★■◆■★■,共促产业融合发展■★◆◆★◆,深化供需互嵌,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。以共建“一带一路◆■◆★”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(亚)班列为依托■■◆■,继续开创中国中亚国际运输新格局,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
推动传统能源合作向绿色能源转型。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■■★◆◆◆”合作框架下,积极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传统能源合作转型升级■◆★◆★◆,打造新型的能源伙伴关系,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,拓展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清洁能源和高新产业合作,推动中国-中亚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向绿色化、低碳化、智能化发展★■★★◆。以标准为纽带,加快★■“绿色丝绸之路”建设进程,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。
机制化是中国与中亚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加速器。2020年,中方倡导成立中国-中亚机制■◆■■★,宣布建立定期会晤机制。在习主席的亲自推动下◆■,2022年初■■◆,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举行■■★◆◆◆,将中国-中亚机制升格至元首层级★★★◆★■。2023年5月,首届中国-中亚峰会在西安举办,各方共商共建■★“一带一路”在新的十年的高质量发展之道。在《中国-中亚峰会西安宣言》中◆★■◆■■,各方高度评价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对引领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■■,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十周年为新起点,强化战略对接,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,形成深度互补、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。
民心相通加速融合。中国与中亚众多民族同宗同源又跨境而居■★■■◆,多元文化和谐共处■★。近年来★★,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、教育■■◆◆、科学、卫生、旅游等领域的人文交流日益活跃。自2019年至2024年底■★,双方已联合举办了超过30场大型文化交流活动■◆★,包括文化年、艺术节、电影节等,为民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对方文化的宝贵机会■★。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教育合作也不断深化。2023年5月★■,习主席复信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的中亚留学生,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来华留学已成为越来越多中亚五国年轻人的理想■◆★。截至2024年,中国在中亚陆续开设13所孔子学院■◆◆◆■★,下设24个孔子课堂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深受当地民众欢迎■■■■,懂中文成为中亚国家新“时尚■★”★★◆。鲁班工坊作为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发展的“技术驿站”,架设起中国与中亚民心相通的桥梁,不仅为中亚国家提供来自中国的先进实训设备★◆★◆★■,还带去中国开发的课程★◆★★、教学资源和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◆■■,有力推动中亚国家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解决★■★★◆。
随着中国-中亚合作机制不断完善,双方共同反对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逆流,将共建◆◆■★“一带一路◆◆◆★★★”带入快车道,取得丰硕合作成果,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-中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在习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,中国与中亚国家实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“全覆盖★◆◆◆■■”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,与乌兹别克斯坦★★◆■★◆、吉尔吉斯斯坦★■■★★、塔吉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保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。在元首外交引领下,中国实现了与中亚国家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■■”合作文件“全覆盖”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■◆■◆★”与中亚各国发展战略有效对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哈萨克斯坦“光明之路★◆■■★■”新经济政策、吉尔吉斯斯坦“2026年前国家发展纲要■◆★◆”、塔吉克斯坦“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”、土库曼斯坦“复兴丝绸之路”战略、“新乌兹别克斯坦★★■◆”2022-2026年发展战略等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,协同效应不断增强,推动中国-中亚合作不断走深走实。
展望未来,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★◆■“一带一路★■★★■★”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机遇之窗■■。双方在众多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,双方合作也将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-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,谱写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。
统筹重大标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★★”项目。既要建设好中吉乌铁路等中国中亚互联互通的重大标志性工程,促进中国与中亚、南亚、西亚以及欧洲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★◆◆■,又要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,在共建◆★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与中亚各国优先发展以增加就业、减贫◆■■、医疗卫生★■◆◆★、粮食安全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■◆■■。
深化中国-中亚机制建设■◆★。以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■■★”为牵引,充分发挥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作用,不断完善中国-中亚机制框架下已建立的外交■■、经贸、海关、交通、农业等重点优先合作领域部长级会晤机制和政党对话会机制,将合作机制的高效运转变为多领域合作的有力保障★■■◆★■。中国与中亚国家应加强在涉及双边、地区和国际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沟通,加强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战略对接、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◆★★★,切实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,推动建设深度互补、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,推动中国与中亚迈向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★◆◆■■。
古老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绚丽的纽带★■★,将中国与中亚紧密相连■■◆◆◆。中亚国家不仅是“一带一路”首倡之地,更是中国命运与共的好邻居、好朋友、好伙伴、好兄弟。中亚国家是最早公开支持◆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国家◆◆■★,也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★◆”合作的先行者★★■■◆◆。